标题: 淄博市供销社2024年工作要点
索引号: 12370300MB28027446/2024-5432336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3-07 发布机构: 淄博市供销合作社

淄博市供销社2024年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4-03-07
  • 字号:
  • |
  • 打印

2024年,淄博市供销社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深化“三提三争”活动,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组织服务农民为主线,以提升服务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全力推动“五大发展”,担当农资流通服务主渠道、农业社会化服务生力军、农村商品市场“国家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一、增强保供稳价能力,加快成为农资流通服务主渠道

1. 构建完善农资仓配体系。强化省、市、县供销社联合合作,积极融入全省“5+5+N”农资仓配体系,加快推进农资仓配基地建设,争取在重点涉农区县落地建设1处区域性中农云仓综合仓储物流中心、2处农资仓配基地。各区县供销社根据自身实际,整合改造一批县域农资仓配中心,全市系统农资仓储能力达到5万吨。(经济发展科、资产运营公司)

2. 完善农资流通服务网络体系。积极培育壮大农资龙头企业,争取成立1家由省供销社农服集团控股、市和区县供销社参股的区域性合资公司。完善优化县域农资流通服务网络布局,全市系统各类农资经营网点达到300个以上,逐步恢复供销社农资市场份额。推动高青县顺利争创农资流通服务示范县,新培育1个农资流通服务示范县试点县。(经济发展科、资产运营公司)

3. 持续优化农资供应与服务。深入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积极推广绿色农资、农资“套餐”、农资直供等商品和服务,推动肥药减量增效。推动系统农资经营企业转型发展,加快农资经营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相融合,提升系统农资企业为农服务水平。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农资监管,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通过供销社渠道流入市场。(经济发展科)

二、持续推动土地托管服务提质增效,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生力军

4. 推广“合作社+供销社”服务模式。深化与山东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合作,对大田作物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努力打造土地托管信息化平台试点市和大田作物全程托管服务核心示范区。深化与山东鲁供农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对林果等经济作物推广“全程技术指导+关键环节托管”,争取建设林果作物托管服务示范区,示范带动基层组织对接服务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00家以上。(合作指导科)

5. 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骨干力量。推动整合资源,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供销社控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建设市级配肥中心和区县烘干仓储体系,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供销社达到25个以上,年内全市系统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400万亩次以上。(合作指导科)

6. 健全规模化经营服务保障机制。引导各级供销社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统筹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设施配套、粮食高产创建等项目支持供销合作社集中托管服务的农业片区建设。推动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质,指导推动系统规模化经营服务主体投保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因地制宜创新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助力完善山东供销为农服务信息平台服务功能,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合作指导科、财会审计科)

三、畅通城乡双向流通,加快成为农村商品市场“国家队”

7. 深入实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坚持资源向县级倾斜,大力发展县级综合集配中心、乡镇综合服务站、村级综合服务社,新培育1个商贸流通服务示范县试点县、总数达到4个。积极搭建便民服务综合平台,推广放心农产品进社区经验做法,参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等工作。(经济发展科、资产运营公司)

8. 畅通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加快培育中央厨房、农批市场、电子商务等市场主体,积极推广集采集配、联采分销、直供直销等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农超、农企、农社、农批对接,建立农产品产业链上下游长期稳定的产销衔接关系。深入实施供销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工程,加快推进区域性冷链物流枢纽基地、县域冷链物流中心、田头保鲜仓建设,积极对接采供网点,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持续做好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采购助销,全面完成“832”平台采购任务。(经济发展科)

9. 建设重要农产品应急保障基地。加快推动临淄区城郊大仓基地项目建设,争取年内实现动工。依托现有冷链物流、商超、农产品等龙头企业和仓储设施,通过整合改造,提升仓储能力,增强应急保障能力。(经济发展科)

四、做强做优社有企业,增强为农服务能力

10. 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产运营公司投资平台作用,推动系统联合合作,指导支持供销冷链、齐鲁供销粮油、齐鲁供销供应链等社有企业做强做优,着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农村商贸流通等优势产业,聚力打造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坚持“项目为王”发展理念,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培育发展农产品、农资仓配中心等项目,推动鲁中农资产业园项目尽快落地,全力争取中国供销粮油有限公司到淄博投资建设鲁中粮食产业园项目。积极发展“省级龙头企业主导运营、市县供销社参与管理”模式,以资本为纽带,加强各级供销合作社联合合作,构建系统上下协同发展新格局。(安全管理科、财会审计科、资产运营公司)

11. 深化社有企业改革。按照社企分开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细化权责清单,不断理顺社企关系。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推动具备条件的县级以上社有企业实施公司制改革。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优化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实行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不断增强社有企业内生动力和经营活力。(安全管理科、资产运营公司)

12. 强化社有资产监管。指导推动社有企业健全完善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合规管理监督为核心的内控机制。扎实开展“三降两清一扭”专项行动,推动僵尸企业出清。完善审计监督机制,积极发挥审计监督的正向引导作用。在全市系统内集中开展为期一年的供销社资产清查和合同规范管理,全面摸清家底,纠正各种不规范行为,推动社有资产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安全管理科、财会审计科、资产运营公司)

五、加快推进基层组织振兴,筑牢供销社发展基础

13. 大力推进基层社改造提升。推动落实《淄博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基层组织振兴三年行动方案》,组织召开基层组织振兴推进会,持续抓好龙头企业带动、盘活闲置资产、村社共建等关键措施,改造提升薄弱基层供销社8家以上,恢复重建“空白”基层供销社。积极参与总社“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培育高质量发展基层供销社。(合作指导科、安全管理科)

14. 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以组织农民、服务农民为根本,充分发挥供销社网络优势和经营服务优势,依托农资供应、土地托管、农产品购销等主营业务和基层社、乡村经营服务网点,因地制宜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服务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年内全市系统领办3家以上合作社的基层供销社达到20家。(合作指导科)

15. 做实用好合作发展基金。指导推动区县供销社按规定落实合作发展基金,规范基金管理运作,加强项目评审、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重点支持基层供销社项目建设和开展为农服务。(合作指导科、财会审计科、资产运营公司)

六、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6.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压紧压实党建主体责任,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深化市供销社“扁担背篓 强社富民”党建品牌,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好保密、网络安全、信访维稳和舆情风险防范应对。(机关党支部、组织人事科、办公室,各科室)

17.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市供销社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加强与发改、财政、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沟通协调,推动相关支持政策落地见效。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深化“供银担”合作,持续推动“供销农资贷”等金融产品提质扩面,围绕重点项目和企业制定金融服务方案,破解系统融资难题。(办公室、财会审计科,各科室)

18. 锻造坚强干部队伍。坚定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用人导向,加强优秀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大力推进开放办社,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为全市供销社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加强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性观念、服务意识和履职能力。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统筹推进机关法治建设。(组织人事科、合作指导科)

19. 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加大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坚决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发生。指导系统建立金融风险排查机制,开展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全面排查和风险评估,纠正瞒报、错报,清理挂靠冒用,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安全管理科、财会审计科,各科室)

20. 强化纪律作风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社暨腐败问题重点整治,强化政治担当,坚决整治顽瘴痼疾。认真落实“严真细实快”工作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挺纪在前,紧盯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抓好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组织人事科,各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