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4S店维修保养有黑幕

发布日期: 2013-05-09 14:01:29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3年5月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第9版,刊登题为《机油更换偷工减料 汽配产品以次充好汽车4S店维修保养有黑幕》的文章,披露一些4S店损害消费者利益行为。
文章指出:车主把爱车送到4S店维保,贵是贵,图的是个放心。谁料想,本以为放心的地方,却遭遇了截留机油、过度保养、配件以次充好等消费陷阱。
文章披露,汽车4S店在维修保养中损害消费者的四种行为:(一)偷工减料:机油更换玩截留。一桶机油国家标准计量4升,一般车辆换机油只需3.5升,剩下的0.5升多数成了汽修师傅的“免费午餐”。在利益驱动下,一些人为“攒机油”,不惜少抽废机油或少加新油,一个月下来也积少成多,“埋单”的是在4S店花高价做保养换机油的车主。(二)巧言忽悠:保养产品藏“猫腻”。前台接待员各显神技不断向车主推介保养产品,如汽油添加剂、邮箱清洁剂、油泥清洁剂等,多加两小瓶保养液,原本两三百元的保养,价格就翻了倍,其实汽车保养产品的价格非常低,一些清洁剂成本价只要几十块钱,最后买单的自然是不明真相的车主。(三)以次充好:汽配产品频“变脸”。汽配店给4S店送货在汽配行业很平常,好一点的送高仿货,黑一点的送副厂货,并不像4S店所称的自己的配件是“专供”。4S店最常见的以次充好部件是保险杠、水箱、水箱支架以及一些装潢饰件、塑料件,使用这些配件风险小、利润高。(四)渔利车主:监管乏力需改变。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汽车生产商为维护品牌形象,在投资、运营、宣传等方面对4S店要求教严,仅建店一项,前期投入至少在千万元以上,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文章最后建议:政府尽快建立完善配件追溯制度、行业诚信监管制度等。消费者也要提高识别能力,不要盲目迷信4S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