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供销简报第10期 | |||
|
|||
|
|||
201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供销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文件精神,围绕“夯实一个基础、突出两个重点、做强三个品牌”,扎实推进供销社改革创新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今年上半年,全市供销社实现商品销售额78.11亿元,同比增长1.99%;实现利润6475万元。现将上半年主要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日用消费品零售额增幅放缓。1—6月份,全系统实现日用消费品零售额47.75亿元,同比增长8.38%。一是依托日用品经营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连锁经营网络。今年以来,全市供销社新发展日用品超市20个,累计达到1061个,经营服务网络向城乡社区延伸,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生活,增加了日用消费品销售收入。二是加强配送中心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大力开展总代理、总经销商品,不断扩大商品辐射面和市场占有率,区县域配送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三是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目前,已有6个区县供销社成立电子商务公司,其中自建5家电商平台上线运营,上半年实现电商交易额5亿元。如桓台联华乐购电子商务平台在6月初正式上线,平台依托联华与鲁供天马线下近300家实体店,采取“互联网+超市+生鲜基地+生鲜库+配送中心”的“乐购模式”开展电商业务,目前已实现销售额300万元。四是高档次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型综合商场,不断扩大供销社品牌影响力。6月初,投资1100万元建设的桓台联华超市阳光生活广场盛装开业,经营面积8000平方米,员工210人,主要经营50多个系列、3万多个品种,开业至今已实现销售额200余万元,成为桓台县经营档次最高的都市生活馆。 2.农资供应总值增幅显著,规模服务深入开展。截止6月底,全系统实现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额6.49亿元,同比增长15.87%,其中化肥188076吨,农药1514吨,农膜907吨,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品种供应量约占全市农资总需求量的70%以上。一是积极发展网络。各级供销社依托农资龙头企业,积极构建新型农资经营网络,上半年新发展农资直营店12个,累计达到333个,经营服务网络实现县域全覆盖。二是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联合市农业局下发《关于共同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意见》,组织召开全市供销社测土配方施肥培训班,充分调动系统人员积极性,发挥农业部门和供销合作社优势,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目前全系统已配备土壤检测及智能配肥设备20台(套),累计实施测土配方和智能配肥面积119.96万亩。三是大力开展化肥直供工作。通过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直接供应化肥等形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商品价格,1—6月份实现化肥直供4.5万吨,占化肥供应总量的24%,让利农民400余万元。四是扎实开展农业规模化服务。积极依托涉农企业,大力开展以大田作物统防统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规模化服务工作,完成规模化服务面积162.2万亩,覆盖小麦根病防治、小麦“一喷三防”、玉米“种肥同播”、瓜果蔬菜和其它农产品产供销等多个领域。5月底,桓台益农通用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取得了中国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批准的飞行资质,成为华东地区第一家以超轻型航空器注册的通用航空企业,为下一步做强飞防服务品牌打好了基础。高青县供销社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大力度推动全县玉米“种肥同播”服务,专门组织300余名农机手,购置整合300余台机械设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此项服务,作业面积达到59万亩,实现了县域玉米“种肥同播”全覆盖。五是创新经营方式。高青县供销社与云农场高青老土地云农农产品合作社合作,吸收其为供销社成员,发展云农场模式农资运营中心50个,通过云农场电商平台下单,由老土地云农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提供农资配送服务,可降低成本20%左右。截至目前,云农场模式农资运营中心已发展50个,销售肥料600吨。 3.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亟待恢复发展。上半年,全市供销社实现再生资源类销售额9736万元,同比下降0.08%。主要原因:一是目前县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尚未实现全覆盖,基层网点不断萎缩,部分企业再生资源业务几近停滞。二是大部分再生资源企业仍沿用传统“一买一卖”的经营模式,成本、环保等方面的压力较大,在成本上不敌个体回收户,在环保上抵不过规模企业。同时受税制、资金和土地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跌。三是当前废钢市场报价1300元/吨左右,废光亮铜32000元/吨左右,系统各网点市场成交量偏少。 4.农副产品销售额大幅增长。1—6月份,全市供销社实现农副产品销售额21.77亿元,同比增长65.48%,经营效益显著,涌现出了一批典型:一是淄博众得利集团积极开展农超对接,与省内外近十家大型超市集团建立直供、直销关系,直供果蔬达10余个品种、日配量300余吨、年供应量10万余吨。同时积极开展“互联网+”农产品销售业务,利用乐物网、美菜网、微信公众号和二维码识别等互联网工具发展农餐对接、农校对接和“智慧社区”建设,发展订单配送单位80余个,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2000万元。二是张店合家福超市公司借助“平价蔬菜”契机,大力实施农超对接,今年上半年新发展平价蔬菜超市3家,累计达到18家。据统计,目前公司蔬菜日采购量5000斤以上,2016年上半年生鲜类总销售2800余万元,其中仅蔬菜一项销售额就达1000余万元,占生鲜类总销售额的37%,而平价蔬菜的日销售量一般占蔬菜销售量的40%-50%之间。三是桓台联华超市有限公司与100余家10万亩农产品生产基地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开展农超对接项目,超市农产品的销售每年以50%以上速度增长,平均降低流通成本25%左右,农产品收购价格比原来的菜贩高出5%-8%左右,销售价格比农贸市场低15%左右,有效的解决了农产品进城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超市与农民的双赢。 二、主要问题和不足 1.部分重点工作推进速度不理想。一是县级农业服务公司、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推进速度较慢,增加年度任务完成难度。二是市物价局、市供销社《关于在供销社系统推进平价超市建设的意见》贯彻力度有待加强,除张店区供销社,其他区县供销社虽积极同当地物价部门沟通衔接,但都没有实质性突破。三是部分为农服务中心功能不全,设备利用率低,作用发挥不够好。 2.农资行业,主要化肥品种价格不稳,同比降幅较大,以6月份尿素为例,零售价格由4月份1540元/吨左右持续下降到1450元/吨左右,同比降幅高达20%以上。同时,因部分区县社未参与当地小麦统防统治工作,导致农药需求量减少,全市供销社农药销售量同比下降26.11%。 3.系统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除山东新星集团外,其余单位电商经营规模小、技术力量不足,产品缺地方特色,社会知名度偏低,电子商务销售额同比下降11.68%。自建平台投资较大,资金周转期长,回报率低,影响企业效益。 三、几点建议 1.全面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文件精神,把为农服务放在首位,不断完善行业指导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推动综合改革。加大业务督导力度,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强化对重点业务的研究,确保经济运行不出现大的波动。 2.切实防范经营风险。农资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家税制改革与市场行情变化,采取快进快销、降低库存等经营策略,防范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并采取资金互助、现金结算等有效措施,加强资金管控,防范赊销带来的风险。日用品企业要在确保新店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积极向社区延伸,大力推进平价蔬菜超市建设,农超对接降低流通成本。再生资源企业要密切跟踪市场供求形势,努力克服税费带来的困难与问题,保持主要业务品种经营稳定,有条件的企业探索涉密载体回收与汽车拆解业务,保证行业平稳发展。 3.加强新兴业务拓展。抓住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机遇,在提升企业档次、创新服务业态、延伸服务领域、精细内部管理上下功夫,积极打造新的以服务为主、经营配套的经营方式。积极创办资金互助社、担保公司等,发展农村金融;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土地托管、统防统治等方式,为农民提供保姆式、菜单式农业生产服务,推动大田作物服务规模化和农产品经营;积极拓展快递运输、旅游服务、娱乐餐饮和健康养老等生活服务,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变化趋势。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