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供销简报第5期

发布日期: 2017-07-24 14:59:17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供销社紧紧围绕“夯实一个基础、突出两个重点、做强三个品牌”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供销社经营服务优势,总体呈现重点业务扎实推进,商品购销稳中有升,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趋势。1-6月份,全系统实现商品销售额80.23亿元,同比增长2.71%;实现利润7430万元,同比增长14.75%。主要情况是:

一、基本情况

1.日用消费品零售额小幅提升,城区社区店建设已成为主战场截至6月底,全系统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8亿元,同比略有增长,占系统总销售额的60%主要特点:一是品牌影响力增强。山东新星、桓台联华、张店合家福、沂源世纪东方等龙头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当地消费者认可的企业。二是由外延扩展逐步走向内涵扩展。新建日用品超市15个,累计达到1096个,新建网点以直营店为主,逐步改变盲目追求点多面广的扩展方式,运营管理经验日臻完善。如新星超市全部商品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自动显示店内商品品类和数量,全天候、无死角监控店内实况;制订了一系列的财务、人员、货物等管理制度,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管理,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社会影响逐年扩大。三是不断调整网点布局,抢占城市社区经营阵地。在占领农村乡镇驻地 、人口大村市场,为当地农民提供便利服务的基础上,积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成功建设了一批城市总店和社区店,经营服务项目向城区渗透。桓台联华超市张店生活广场(马尚店)开业,面积6000平方米左右,3万种商品,服务辐射马尚镇周边10多个社区和村庄2万多户居民,月销售额近1000万元,是联华超市在张店城区建设的第三家连锁超市,已经成为供销社超市进军淄博主城区的重要标志。四是经营策略更加实用化、人性化。在节日市场旺季,积极发挥各配送中心的网络辐射作用,通过统一配送商品平抑和稳定物价。各网点通过打折、积分、抽奖、赠品等营销措施,最大限度让利于群众,以质优价廉的商品逐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2.农资需求趋向多元化,转型升级任重道远。1-6月份,全市供销社农资供应总值达到6.5亿元,同比持平。主要特点:一是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需求总体稳定。1-6月份,全市供销社供应化肥20万吨,同比增长5%,高含量优质名牌化肥、有机肥用量增加,杂牌、低含量、氮肥在减少;农药1629吨,同比增长8%,低毒高效、肥药一体、大包装农药用量增加,高毒、高风险农药用量在减少;农膜424吨,同比下降53%,受蔬菜市场价格下滑幅度较大影响,棚膜的用量减少。二是农资的营销网络发生变化。农资龙头企业不再建设加盟店,上半年新发展农资直营店10个,累计建设农资直营店356个,直营网络实现镇域全覆盖,龙头企业的农资供应和服务主要通过直营店运营。三是化肥直供让农民受益。通过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直接供应化肥等形式,1-6月份实现化肥直供4.5万吨,占化肥供应总量的20%,让利农民500余万元。四是规模化服务有新进展。依托农业服务公司、植保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基层社等服务组织,积极开展以大田作物统防统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规模化服务工作,1-6月份完成测土配方面积90.4万亩、智能配肥面积87.4万亩、飞防面积105万亩,既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防治效果,也增加了农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如高青庆丰农资公司积极开展种肥同播,直接供应给农民缓释化肥3000余吨;淄博天虹农资公司组织整合农用智能飞机23架,高青县50多个村庄4万余亩小麦防治小麦锈病,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农民的认可。

3.农产品经营前景看好,质量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上半年全市供销社实现农副产品销售额24亿元,同比增长10%,占系统总销售额的30%。主要特点:一是销售网络不断完善。山东众得利、鲁供天马、沂源长青等农产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年新发展各类农产品经营网点41个,累计达到1251个,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覆盖率逐年提高。二是平价超市(专区、专柜)深得居民欢迎。通过与果蔬生产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合作建基地,掌控农产品物采源头,走品牌化经营的新路子。张店、淄川、桓台等区县供销社依托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平价超市建设,上半年新发展平价超市(专区、专柜)10个,累计达到50余个,鲜活农产品销售价格比农贸市场低15%左右,实现了稳定市场、让利于民的效果。质量问题已引起消费者和社会广泛关注,各经营主体加大了与食药监、商务、蔬菜等部门合作力度,逐步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产销对接、直采直供减少环节,降低供应价格。积极拓宽农产品购销渠道,产销直接见面,将优质农产品源源不断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如山东众得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新实施农餐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农宅对接等惠民工程,先后与区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及餐厅食堂等120家单位签订了农副产品供销协议,日配送肉禽蛋、蔬菜、水果等各类农产品近6吨,月销售额近200万元

4.电子商务多形式推进,逐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上半年全市供销社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5.01亿元,同比增长34%,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特点:一是发展自有平台。通过加大宣传投入、实体店推介、设立电子商务体验区、与客户洽谈业务推荐入驻等方式,系统自建电商平台服务功能与水平得以提升。其中山东新星集团电子商务销售额4.3亿元,同比增长24%,带动作用明显,网站影响力与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二是积极对接“供销e家”电商平台。部分区县供销社已经建设县域运营中心和部分乡镇运营中心,将当地特色产品开展网上交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如桓台联华乐购电子商务公司将30000余种线下经营的商品全部实现上线销售,线上有“联华乐购”电商服务平台,分为电脑PC端与手机APP客户端,线下有联华超市实体店和线下体验区,上半年销售额达1333万元,实现了线上线下商品与供应链的同步管理。三是与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合作,实现共同营销。采取共同建设平台,到淘宝、京东等知名网站建店等多种形式开展电商合作,将自己生产或经销的产品搬到网上销售,实现共同营销和多条腿走路。如山东众得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乐物网在2017年春节前,会同区商务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广电局等举办“2017临淄首届电商年货节,所有商品全部从源头进货,质量高于市场、价格比市场低20%40%,通过线上+线下批发+零售的形式,实现了线上预约订货、线下六大现场销售点同步进行,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主要问题

1.区县之间发展不够平衡。经济总量仍然以淄川、临淄为主;桓台、沂源、张店有部分龙头企业支撑,近年来经济总量增幅潜力较大;其他区县基本保持稳定,有些甚至呈现递减趋势。

     2.传统行业经营面临困难。农资市场出现极不稳定的形势,尿素价格曾出现跳跃式涨落,农资批发企业面临上下游的双重挤压,经营效益依然存在较大下行压力。日用消费品行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员工成本、门店租金、物流成本等快速上涨;受内需不振影响,高端消费和团购业务量明显降低;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化,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对传统零售业造成巨大冲击。再生资源行业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一买一卖传统做法,业务模式单一、行业理念落后,在报废机动车辆回收、废旧电子拆解等政策性业务方面缺少资质,难以开展国家补贴支持、利润较高的新业务,长期在产业链下游徘徊。

3.新型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营销策略需进一步改进,经营模式需不断调整巩固。如电商业务发展速度低于预期,特色不明显,商品同质化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流通方式的重大变革,目前阿里巴巴已经在杭州开办中国第一家无人管理的超市,美国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也已宣布建设实体店,这无疑会对传统的流通业态带来巨大冲击。对此我们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在大力培育发展自己拥有的实体店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改造提升基层实体网点,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要积极对接“供销e家”电商平台,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相互促进、上下贯通的电子商务经营体系。要同知名电商网站搞好合作,借力他们的优势和影响,将供销社产品放到网上,多形式,多层次开拓市场经营渠道,实现多样化发展。

  2.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系统企业组织形态多样、经营领域广泛的优势,积极参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增强自身经营服务水平和盈利能力。要认真研究,抢抓国家正积极引导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为农民提供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农业生产服务。要抓住放开市场准入时机,积极介入发展互助金融、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健康养老、观光旅游、信息传递等业务,实现综合型、集约化发展。

3.切实防范经营风险。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加强市场形势的分析研判,把风险防范放在突出位置。重点行业要采取联储联销、快进快销和低库存等经营策略,防范价格下跌和赊销带来的风险;要注意控制开店节奏,优化门店结构,创新门店管理、人员聘用方式,降低运营成本。重点业务要加强防控,注重实际考察,联网查询,力争各项工作健康稳妥开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